记者了解到,从本月底开始,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将陆续放假,离开学校回家自主复习。自主复习阶段,考生该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具有多年带班经验的鲁迅中学高三理科实验班班主任沈为民老师,请他提了些参考意见。
复习内容:避难就“易”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把“战略重点”从难题的突破转向回归到基础上来。书店里买来的练习题一般就不要做了。因为目前一份合理的高考试卷还是以中等难度的题型为主。在复习过程中,回归基础,能有效增强应考的信心。
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应该是此前老师多次强调的内容,还有就是自己经常出错的地方,相信大家平时都积累了一本错题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很有必要。另外就是要回归课本,研读考试大纲,通过梳理主干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自主复习时,如遇到难题或不会解的题,要与老师、同学及时联系,把问题解决,做到轻装上阵,不让心里留有疙瘩,影响心情。
时间安排:调整生物钟
不少考生喜欢深夜复习,白天休息,觉得这样效率高。但是他们忽略了高考的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如果深夜复习,白天休息,考生刚好在高考考试时间段处于生物钟的低谷。建议考生最好在这几天调整生物钟,使之和高考时间安排合拍,使身体在应考时处于最佳状态。
学科分配:后考的先复习
各学科复习时间总的安排原则是:后考的先复习,先考的后复习,同时为了提高效率,建议文理科交叉复习。
各学科时间分配上,重点是扬长。这时不宜再花力气去补短,而是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保证会做的不失分。而薄弱学科则以基础学习为主,复习时应回归课本。
饮食:保证身体不出事
这一阶段不宜进食较油腻或糖类食品,如猪肉、油炸类食品。因为这样的食品往往消化时间长,容易使人疲劳,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饮用饮料也要适当,因饮料中往往含有各种添加剂,容易引起肌体的各种不良反应。
高质量的蛋白质对考生很重要,因此考生应补充新鲜的鱼、虾、鸡蛋、牛奶和一定量的瘦肉。早上最好吃面条等粗粮。喝牛奶会拉肚子的考生,可以改喝酸奶。中午,最好是新鲜的鱼、鸭,再加两碗新鲜的蔬菜,饭后可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以苹果、鸭梨、西瓜为主,桃子易导致拉肚子,不宜吃。烂水果也不要吃。
休息:别强迫自己睡着
在复习的间歇,最好每两小时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以吃吃水果,听听音乐,看看新闻,或户外走走。
睡眠,首先一个原则是,充足的睡眠因人而异。建议考生晚上睡觉比平时提前半小时,早上起床推迟半小时,这样一共可以比平时多休息1小时。对考生具体几点钟休息不作统一要求,因为各人的生物钟不一样,睡不着不要强求睡着。
高考临近,部分考生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失眠症状,事实上,睡眠不好,对高考的发挥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毕竟年轻,体力和精力足够支撑考生复习迎考。
家长: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一是给孩子暗示:现在的高考成绩并不代表将来的成就,考好了,只是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最终的成就取决于今后的努力。二是在这段时间不要逼孩子早睡,不要送孩子进考场,不要问考试情况。很多家长考完后都试图从孩子脸上看出点什么,嘴里掏出点什么,但考得好坏是没数的,比如前年数学特别难,很多孩子考后都哭了,其实你难我也难,最后大家还是差不多。
另外,在家复习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这段时间因为复习吃力,孩子免疫力低,一旦感冒,家长应马上采取紧急措施,给他挂盐水,靠吃药肯定没用。
家长还应多督促孩子早晚进行户外运动,因为这能调节情绪。户外运动以20~30分钟为宜,可以跑步、做仰卧起坐等